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凯发app官网

您所在的位置: » 新闻动态

“唱一出好戏” ——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暑期“三下乡”“传承的力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行动纪实


    “排起戏来,别人都喊我拼命三郎。”7月18日,82岁精神矍铄的方晓慧老师接受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暑期“三下乡”——“传承的力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团队采访时说。

1.jpg

团队学生(邓心怡)采访方晓慧老师(左1)


方晓慧老师是怀化市艺术馆副教研员,国家二级导演。在50多年的戏曲导演生涯中,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整理中国民间文化项目,怀化地区抓住机会申报了辰河目连戏,她主持了16本传统辰河目连戏的复排并且担任舞台总监是她终生难忘的一件事情。

“那是一个难忘的100个日日夜夜。有很多情景我都记忆犹新,”1989年重排辰河目连戏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的期限只有3个月,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为了赶排,把原本48本目连戏压缩成了16本。在这3个月当中,方晓慧老师和演员们日夜加班。“排练时,大家的汗像饮水机子一样,也像刚从河里捞上来一样的,哗啦啦的流”,方晓慧老师在舞台上指导时,演员们都悄悄把舞台上仅有的两个风扇都向着她吹。她生病住院了,演员们都自发轮流在没排戏的时候去陪她,还有那些老艺人一直在安慰她说:“方老师,你别着急,实在不行,我们老人都上,我们一定不会误进度。”正是这种精神时刻感染她,“我觉得有一种精神,那是什么精神呢?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他们觉得他们是有责任的,他们在完成这份责任。所以我真的非常感激他们,我也非常感动,这不光是一个团队,不光是一个剧目,更给我们展示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也应该继承和发扬的。”说道这时,方晓慧老师红了眼眶,双手捂住脸,说了句“人老多情”。在场的我们无不动容。

正是辰河目连戏16本成功演出,让辰河目连戏得到了国际上和国内专家的高度认可。也正是当年齐心协力的忘我情怀,在溆浦县决心要重排当年16本传统目连戏时,方老师义不容辞地带着脑梗瘫痪的老伴来到了溆浦县,在辰河目连戏传承中心指导青年演员们排演辰河戏曲。副团长梁丽娜说,在方晓慧老师到溆浦县的这些年里,剧团的排练她从来没有迟到过,甚至几乎每天都提早来,她对辰河目连戏的坚守、对戏曲导演事业的尽职尽责,为辰河目连戏的传承了奠定了一块里程碑。

在辰河目连戏传承中心采访调研过程中,实践团队学生在方晓慧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戏曲的基本身段的学习,作为毫无戏曲基础全因为被辰河高腔吸引的理工科学生,学习身段手势的过程中,汗流浃背,笨拙而努力中切身感受到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的含义。

团队学生(邓心怡)向方晓慧老师学习身段表演


3.jpg

团队学生(刘伟杰)向方晓慧老师学习身段表演


7月17日中午,在周建斌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队走进溆浦县辰河目连戏传承保护中心梨园茶楼展演基地,观看每日十一点到中午一点半的辰河高腔优秀剧目表演。舞台下几乎满座,团队成员看到演戏和看戏的全场都是花甲老人,感受到了一种冲击和震撼,而对于一群大学生的突然闯入,老人们纷纷投来惊讶、打量的目光。团队成员在演出结束后采访了老艺人85岁向克群老师,他从15岁开始学习辰河高腔,从小生演到须生、白发苍苍老生,几十年来,因为“自己特别爱辰河戏”,至今都会登台表演,一年演两百多到三百多场,他说“感觉很欣慰,白发苍苍老人还能唱戏看戏,觉得蛮舒服、蛮开心。”

团队学生走进梨园茶楼


5.png

团队学生(义昊等)采访向克群老先生(左2)


“传承的力量”实践团队成员在溆浦县辰河目连戏传承中心观看了《正目连》《花目连》等剧目表演,在“采访 拍摄”中一次一次被感动,或许我们不光要继承优秀的传统剧目,继承老一辈艺人“拼命三郎”的爱戏护戏的精神,挖掘戏曲文化中的文化精髓,加大对传统戏曲事业宣传保护,在传统文化启旧创新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6.jpg

“传承的力量”实践团队与辰河目连戏传承中心演职人员合影


文字:唐璟 邓心怡 义昊

图片:董济源 刘伟杰 高星宇

编辑:李璇 车世栋


网站地图